为适应行业、产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,适应新工科建设关于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,软件工程专业积极探索和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内涵和基本规律、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思路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,力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,发掘学生潜能,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,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,构建完善的层层递进的体系。

让学生从理论基础到动手实践再到自主创新,从创新项目到双创竞赛再到创业孵化,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。如图1所示,在大一阶段专业课程学习较少,处于知识储备阶段,启发创新意识,训练创新思维,教会学生发现问题、思考问题,并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考去学习,采用导师、老生带新生,激励大一新生多参与校院级项目和比赛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在大二阶段专业课比例逐渐增加的过程中,将创新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,逐步培养学生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,鼓励学生适当参与学科竞赛,并可作为参与人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。大三阶段学生已经学完主要的专业课程,编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,可参与高层次的学科竞赛,并可作为负责人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,在实际的项目中寻找创意完成目标;大四阶段学生可参与企业实习实训、校企联合毕业设计项目等。在毕业设计、实习、以及初步的创业想法中,帮助和引导学生用发展的、创新的思维去探索、去实践,去规划。对少数特别有能力并已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学生,可鼓励他们申请创业型企业项目,先从小微企业起步。

图1 阶段化教育体系

通过这四个阶段,学生可有序地安排自身专业的掌握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,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贯彻到整个过程中,其中还包括不同的实践环节,如图2所示。

图2 实践阶段